【2016全國兩會】張茵:製造業要實現“有效供給”
  • 2016-03-05 14:54
【商會秘書處 2016-03-05】
全國政協委員、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張茵

全國政協委員、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張茵在出席2016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此次兩會自己最關注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製造業的轉型發展。
“如果我們的製造業能實現有效供給,把13億人規模的消費者留在國內,那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張茵說,要實現優質供給,最要緊的就是全面實現資訊化、自動化和智慧化。
今年,她的提案繼續關注這一話題。她說製造業創新發展、全面提升、邁向“工業4.0”需要一段時間,在這個過渡期中為了穩定就業,建議國家對“環保達標、有助於解決就業”的加工製造企業給予政策支援,真正達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提升目標,實現產業升級。
 
寧可少要產量  也要提高品質
張茵說,邁進“工業4.0”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企業自身要持續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因此需要政府部門給予更多支援鼓勵。以玖龍紙業為例,目前企業正對標德國進行資訊化、自動化與智慧化改造,預計在5年內,僅東莞基地投入就達數億元。“改造不僅能對品質和產能進行全面提升,也能減輕員工的工作強度、改善工作環境,從企業長久來看是非常值得的。現在就是寧可少要產量,也要提高品質。”
“國家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就要求我們製造業提供有品質的供給。”張茵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生產的角度就是要提高技術含量與產品品質,製造企業可以通過轉型升級抓住這一機遇,順應消費升級的潮流,不斷升級產品品質和服務,打造知名品牌。
 
細分支持政策  幫助企業過渡
張茵說,從目前來看,製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過渡的關鍵時期,為了使企業更加平穩地度過,使就業更加穩定,建議國家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分類別,更好地精准發力。
“自動化、智慧化改造不是減少人力,而是解放人力,是提高品質、提升產量,改善清潔文明生產,給員工更好的工作環境,把員工從繁重、重複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張茵說。
張茵說,這兩年企業不惜代價推動設備改造、技術創新,“這樣減少了員工的勞動強度,也讓員工看到產品更有希望。”張茵說,走進廠區看到員工們的微笑,自己感覺非常幸福,“產品品質提升、企業競爭力更高,招留用優秀人才也更容易”。

(轉載自南方日報奧一網,原文地址:http://news.oeeee.com/html/201603/04/382810.html)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