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建议设立“潮汕新区”
  • 2013-03-18 16:28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對《21世紀經濟報導》(以下簡稱《21世紀》)透露其收集的資料:“2012年廣東全省包括粵北山區人均GDP5.4萬元,粵東的潮汕三市人均GDP僅2.5萬元,不足全省人均GDP的一半。”被稱之為潮汕三市的汕頭、潮州、揭陽,改革開放後雖有一定發展,但總體上發展緩慢,經濟總量在廣東全省明顯滯後。
      陳經緯告訴記者,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潮汕三市已意識到當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潮汕三市同城化發展理念。但光有理念不夠,必須採取有力的舉措推動落實。
       此次全國“兩會”,陳經緯建議中央考慮借鑒天津濱海新區由三個廳級行政區整合為一的模式,設立一個由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組成的“潮汕新區”,其提案得到102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支持。

海外潮商資源難整合
      《21世紀》:潮汕的商幫,在全國、香港地區東南亞乃至美國歐洲建立的商業版圖一直非常醒目,而回望家鄉潮汕地區,經濟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這些商幫財富在回流家鄉投資的時候碰上什麼問題?
      陳經緯:改革開放以來,汕頭、潮州、揭陽雖有一定發展,但總體上發展緩慢,經濟總量在廣東全省嚴重滯後。2012年廣東全省包括粵北山區人均GDP5.4萬元,潮汕三市人均GDP2.5萬元,不足全省人均GDP的一半。
在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中,汕頭是遠遠落後的。截至2012年年底,深圳、廈門、珠海的人均GDP平均值為9.45萬元,汕頭人均GDP2.6萬元,僅為其他三個特區人均GDP平均值的27.5%。
從財政收入來看,深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82億元,廈門423億元,珠海162億元,而汕頭僅為96億元。
這令港澳人士、許多海外僑胞和在全國各地投資發展的潮籍人士都感到憂心。我們很多僑胞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很大原因,就是現行的行政區劃設置,這個設置,會阻礙潮汕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潮籍人士凝聚力的形成。
     《21世紀》:目前的行政區劃設置對潮汕地區的經濟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陳經緯:上世紀80年代後期,為充分發揮港澳臺僑中眾多潮籍企業家的作用和僑鄉的優勢,設立了汕頭經濟特區。特區成立後,於上世紀90年代初,潮汕地區劃分為汕頭、潮州、揭陽包括汕尾四個平級的地級市。因此,海外潮籍人士、商會對家鄉的投資被分散,凝聚力不足,不利於各種利益和資源的整合,同時也削弱了他們對潮汕地區發展的貢獻力。
      潮汕地區的現行行政區劃設置如不改變,就很難形成香港和海外華僑以及在全國各地投資的潮商回鄉發展的吸引力。而潮汕地區經濟發展滯後的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改觀。

有想像力的發展版圖
      《21世紀》:對於你的“潮汕新區”提議,廣東省級層面有什麼考慮?如果三個地區合併,經濟發展凝聚力如何形成的?
       陳經緯: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潮汕三市已意識到當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潮汕三市同城化發展理念。但光有理念不夠,必須採取有力的舉措推動落實。
       我們建議借鑒天津濱海新區由三個廳級行政區整合為一的模式,設立一個包含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廳級市組成的“潮汕新區”;或者,將汕頭特區的範圍擴至潮州、揭陽三市建立“潮汕特區”,新的行政區劃級別可定為副省級。
目前,潮汕三市各自為政,制約了潮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立“潮汕新區”有利於國家和廣東省統籌考慮潮汕地區未來的發展定位、產業佈局、體制創新等長遠規劃。構建廣東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在對外招商引資方面,整合有利於增強香港和海外華僑以及在全國各地投資發展的潮籍人士的凝聚力。潮汕三市整合後,海內外廣大潮商可以此為契機對潮籍鄉親力量進行一次大的整合,突破各自小圈子,齊心協力為家鄉的發展作出貢獻。
       另外,調整區域結構後,新的行政區劃總面積擴大到10918平方公里,是深圳1991平方公里的5倍多,地域面積和經濟總量上都具有一定的規模,這是個很有想像力的發展版圖。
我們相信,潮汕新區如果發展得好,完全可以與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和其他經濟特區相媲美,成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新亮點和廣東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