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支招民營企業發展: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 2011-11-29 09:44

  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民營企業如何生存和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在無錫舉行的寶界工商論壇上用三句話來表示:第一句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二句話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三句是“強身健體,自求多福。”

 

  吳敬璉指出,股市、房市低迷、企業成本上升、訂單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多企業都覺得是突然到來的,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2007年,國內的股票、房地產泡沫已經存在,當時零售價指數已經突破了5%,已經是中度通脹。

  吳敬璉認為,世界金融系統最根本的問題在美國。美國儲蓄從來沒有超過15%,有時還是負數,其大量發行美元,借全世界的錢來投資和消費,造成了世界的流動性氾濫。中國貨幣對GDP的比率是世界第一,超過了180%。流動性大量氾濫,會造成金融體系受不了衝擊,也是儲蓄消費結構失衡深刻的根源。應對這樣的壓力,中國民營企業勢必要改善和提升核心競爭力,解決企業壓力、動力和能力的問題。

  在動力方面,企業的經營環境要改善,貢獻與回報的差距越小,激勵強度才越大。至於提升能力,企業要創新,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來支撐。比如說一項新的技術發明以後,政府對這種創新應該有支援和補助,使企業能夠有持續創新的壓力、動力和能力。

  吳敬璉說,“十一五”期間以及從今年開始的“十二五”都非常強調經濟發展方式一定要轉型,怎麼轉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大服務在經濟活動問題中的比重。但是地方政府對發展服務業有一個誤解,即孤立地理解發展服務業,不是把服務業看做是在整個產業鏈中提升產業價值的服務活動,而是把它獨立出來,如設計、研發、銷售、售後服務等獨立出來,單獨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從而導致製造業本身的發展和升級受到忽視。這種理解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要發展工業的時候,一想到工業就是傳統的加工製造,零件裝配、金屬冶煉、加工等是製造業,使得工業本身附加值很低。

  吳敬璉認為,轉型的核心問題是要把它的產業鏈向服務領域延伸,也就是台港的宏基的創始人施政榮先生提出來的“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這個微笑曲線的兩端在傳統上說都是服務業,前端是研發、設計,後端是銷售管道管理、售後服務,包括商業性服務和金融服務等。而現在的製造業多數是在一個產業鏈的低端,僅是“微笑曲線”的最低部分。

    對於當下的通貨膨脹、“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吳敬璉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吳敬鏈認為,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宏觀平衡建立的基本條件是:總供給=總需求,如果貨幣超發,流動性氾濫的後續效應開始顯現,資產價格居高不下,通脹壓力也就會加大。對於通貨膨脹,必須標本兼治:一是採取穩健靈活的短期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到解決長期發展的問題,即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上。現在有的企業出現資金斷裂,市場上也應運而生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然而因為相關制度不健全,市場半明半暗,良莠不齊,鮮花夾著雜草。也存在有的小額貸款公司放高利貸的情況。如果不能建立規範的制度,很難保證市場的良性發展。不過,他認為中國仍是幹事最好的地方,改善制度,完善體制是使市場和個人受益最好的辦法。

  對於居民“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吳敬璉認為,要實現倍增,不是靠行政規定能解決的,他不贊成規定企業一年或者五年內要提高員工多少的工資。收入倍增需要把經濟搞好,同時把分配原則搞公正,這樣大家的收入就都提高了。如果不是以這種形式,而是建立在行政手段上的收入倍增,通過一系列行政手段去提高勞動者的待遇,對勞動者來說並不會是一件好事情,“收入倍增”制度還應與更多民生改善機制形成合力。

  吳敬璉認為,國家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是因為泡沫成分太多。造成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貨幣發行太多,世界各國都是如此。解決的根本辦法是要收緊貨幣,才能慢慢放掉房產泡沫中的空氣,否則泡沫一旦破裂,很可能出現像1990年日本房地產崩盤的情況。除此之外,房產的泡沫還因為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的盛行。投資者炒房,使得低收入者沒有能力買房,這種無能力甚至蔓延到了中產階級身上,買不起也租不起。

吳敬璉指出,現在的房價即使降一半,中低收入人群依然買不起。增加土地供給,修平價房甚至發住房票等,讓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補貼,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011-11-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