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於3月正式公布。綱要首次將有關香港和澳門特區的內容單獨成章,將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及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功能定位,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是香港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的一個重大突破。雖然並未有具體細節,但官商皆意識到內藏巨大商機。李克强副總理今日蒞港視察,明日將出席「十二五」規劃的相關論壇,定必有助香港經濟的發展。 香港商報記者余江強
自「十二五」規劃通過以來,香港各界在短短幾個月舉辦了大大小小的各種論壇或研討會,探討「十二五」帶來的機遇。
助港開拓更多內地市場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於3月底在立法會通過落實「十二五」規劃議案時表示,中央將港澳在「十二五」規劃中獨立成章,是重要的突破,有助香港開拓更多內地市場。他指出,「十二五」規劃明確表示支援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強全球影響力,香港將優化現行措施,包括致力優化人民幣結算平台,鼓勵更多海外及內地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制訂更多政策避免雙重徵稅、在葵青區撥出土地發展物流業、發展前海及進一步完善CEPA內容,加強競爭力,提升整個珠三角區的經濟影響力。
香港特區政府隨即於4月18日首次舉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論壇」,讓香港社會更深入了解國家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希望,特區政府、工商界以至社會各界應迅速制訂相應的具體策略和發展計劃,付諸實行,力取先機。是次論壇冠蓋雲集,嘉賓人數超過700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宣講活動,有助社會各界人士增加對「十二五」規劃,以及特區配合工作的認識。
國家城鎮化港經濟受惠
曾蔭權在論壇上強調:「『十二五』規劃歷史性地將涉及港澳部分的內容單獨成章,凸顯中央對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大力支持,詳述香港特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功能定位。這有助於香港進一步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之餘,更有助推動國家的整體發展,是利國、利港、利民的一個重大舉措。」
他指出,「十二五」規劃是連接國家與香港的一個紐帶,是香港尋求突破的一個支點,在提升香港在國際、內地和區域合作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義。他並代表特區向中央、國家發改委和其他相關部委、中央政府各駐港機構、廣東省人民政府,以及所有一直協助推動特區配合工作的各界團體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曾蔭權表示,香港可以在國家城鎮化過程中,推動經濟發展。因為國家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代表增加1300萬城鎮人口,是香港人口的兩倍,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和消費需求是巨大的,香港也可從中得到不少機會。另外,「十二五」規劃確定《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粵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以及香港在珠三角區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無疑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的一個新里程碑。
兩地合作賦新歷史使命
曾蔭權感謝中央對香港繁榮穩定作出大力支持,認為香港應在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尋求新突破,發揮獨有優勢,透過推動提升金融貿易,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發展,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影響力。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同一論壇上反駁了香港「被規劃」的言論。他強調,「十二五規劃」是中央對香港的促成和支持,是一股助動力,並不存在香港「被規劃」的問題。
唐英年表示,香港的持續發展離不開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個主旋律。「十二五規劃綱要」將港澳地區單列專章,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其意義在於將香港作為國家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環節,將香港的發展與內地的發展緊密地連繫起來,對兩地合作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香港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國家5年規劃,這是社會的普遍共識,是出於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本屆特區政府重點推動的工作之一。
專章11處出現支持香港
他指出,專章當中有11處出現「支持香港」的表述。「支持」的其中一層涵意是,只要有利於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央都會積極回應和支援;「支持」的另一層涵意是,香港的規劃必須由香港自行去制訂、自行去努力落實,中央的規劃相對而言是一種促成和支持,是一股助動力。這裏面絕對不存在代替香港自身的規劃,或者所謂香港「被規劃」的問題。他認為,唯有釐清這一點,香港才能排除各種不必要的疑慮和干擾。
唐英年說,一直以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都是無私的,作為國家的一部分,香港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高度一致。專章表明,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是從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既有利於國家的富強和進步,也有利於香港的長遠發展和繁榮穩定。
此外,唐英年預期,十二五期間,內地經濟發展方式將出現5個重大轉變趨勢:一是經濟結構作戰略性調整,擴大內需,提升製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推進城鎮化,促進區域發展;二是強調創新;三是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惠及全民;四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五是堅持改革開放。他認為,這5種趨勢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對香港的發展方向產生影響,帶來機遇。
唐英年說:「專章的主調是支持香港,只要有利於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央都會積極回應和支持。然而,香港必須自行制訂和落實具體規劃。」「規劃已確定,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做不做,而是做什麽、怎麽做。」
(來源: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