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昂媒體技術為電子出版帶來新商機
  • 2011-07-18 14:56

近年智能手機的普及令數碼出版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嘉昂媒體技術有限公司最近首創集雜誌、漫畫、書本三者於同一身的數碼出版平台,為本地數碼出版增添多項新元素。《香港貿發局周訊》早前訪問了嘉昂媒體行政總裁陳迪源博士,探討數碼出版的前景。

貿:

為何推出數碼出版平台?

陳:

電子書已有十多年歷史,但都不算很成功,直至智能手機平台出現才再次興起。由於打破了電訊商的收費模式,出版商可直接向用戶收取款項,提高了發展誘因。以前顧客向電訊商買遊戲或其他服務,收費很貴,但轉台時全部付費都會失去,只覺得是租用,沒有擁有的感覺。另外,網上訂閱報章也是交了一筆費用,在一個既定時間內閱讀,過了時限,選購的內容亦不再屬於自己,也是租用的模式。

蘋果公司令出版商可以直接接觸顧客收錢,同時由顧客決定使用模式。2009年,我們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做了第一代閱讀系統,但與單一出版社合作書路有限,一年後我們就改為自己做,自此簽了更多出版商,後來又與馬榮成合作發展一個全面的天昂數碼出版平台,目前我們簽了2,000套書,出版了300多套電子書和20多套雜誌,大部分是獨家,包括金庸的作品,代理超過40家出版社和500個作者的作品。

   
貿: 

 

電子書與印刷出版比較有何優勢?

陳:

電子書方面,經營者在物流方面的成本較低,電子書的運輸成本是固定的,只需租一個網上寄存空間,賣多賣少都不再影響運輸成本,遠低於印刷出版的運輸和存倉費。同時,印刷一般是每版2,000本,當一位新晉作家出了第一版書後,出版商較難估計應否加印,電子書加印則沒有額外成本,更可做多媒體內容,出錯又容易修改。

目前電子書賣1,000本已有錢賺。價錢方面,電子書是印刷出版書的七折,如果年份久遠,可以更便宜,低至四、五折,令閱讀成本降低。同時,電子書可以有較多享受和功能,如在漫畫上加入多媒體元素,可以非線性的調來調去,特別是工具書,如旅遊書,當到達一個地方時,讀者可以打開電子書跳頁來看,甚至有些有Google地圖,可以GPS定位等,提供一些實用功能。

   

貿:

你們的數碼出版平台有何特點和創新?

陳:

我們的特色是在速度和跨平台上,保安上也較其他系統優勝。我們有很強的流程,當中很多不單是香港首創,同時大部分技術是海外也沒有,有些外國公司也跟我們洽談授權。因為有了整個系統,圖書轉換可以很快,以前轉一本書一般要兩、三天,電子書商把轉書的責任交給書商,我們的轉書速度快,可以幫他們完成,轉一本雜誌只需兩小時,轉一本書也只是四小時,而一本漫畫如果沒有動畫,也只是四小時,超前了現時市面上的技術。

另外,我們可以在網站、手機,以及一些零售店用點數卡買書。然後在網上用數分鐘至十多分鐘,已經可以把書本和雜誌下載。目前香港每月有百多本電子書推出,其中一半由我們推出。

   

貿:

在跨平台方面有何創新?

陳: 我們把介面合一,因為以前做電子書,離不開書店和書架的概念,即有人在書店買書後把書下載,然後再回到自己的書架上看書,我們的平台是書架與書店合一。另外,其他電子書是一本一個Apps,或一個系列一個Apps,一般是電子書與雜誌分開,我們在技術上可以處理儀器記憶容量不足的問題,達到一個Apps可以同時做電子書、漫畫和雜誌,這也是全球獨有的。此外,一般電子書會做iPhone版、Android版,我們是一套書適用於所有不同系統設備,就算將來的新設備也可相容,因為別人是將格式檔與內容放在同一個檔案內,我們則把格式檔和內容檔分開。內容檔是統一的,全世界一樣;格式檔主要是就營幕大小而改變,所以推出了新的格式,我們只需重做一個格式檔,毋須重新處理幾千本書,所以我們的電子書可以支援iPhone、Android、iPad,以至快將推出的Window 7、Nokia、Bada等。
   

貿:

對於把經典作品變成電子書,你們又有甚麼新方法?

陳:

很多漫畫都很經典,如《李小龍》是四十多年前畫的,《刀劍笑》也是十多年前的,《天下》漫畫最舊的是二十多年前,所以紙都已經變黃了,我們用一部快速掃描機器把書本掃描後,再經過一個特別的步驟處理,可以把內容修復,讓紙張變白、不透底、去黃等,出來的效果像新書一樣,紙質和顏色還原都很充足。另外,我們有多媒體的動畫閱讀器,外國只能做到一格一格的閱讀,我們則可以做到動畫的效果,每格都有特別效果,分了圖層,這些動畫製作和開發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同時,閱讀之外,還有很多功能,可以有標示、調校光暗和大小等。這個平台最近獲頒2011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商業系統大獎及金獎。
   

貿:

香港本身在開發電子書方面有何優勢和挑戰?

陳:

好處是香港很集中,很容易搜集作家的版權,行內對知識產權的尊重較高,同時智能手機滲透率高,香港人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不過,雖然創意產業已被定為六大發展工業之一,但扶持很少,政府應該請多些這類年輕人才。目前全行都未有錢賺,但現時不做,兩年後便很難加入市場,我們預期2012年應該開始有錢賺。讀電子書是一種生活模式,未來的發展很在乎載體的發展,將來電子書會有立體屏幕的電子書,而一些旅遊書甚至會有立體錄影視像,可以讓讀者360度觀看景物。
   

貿:

有何未來計劃?

陳:

我們希望能夠利用我們的平台作為行業標準,擴大作家層面,定下新的授權模式,現時我們已經有印度、澳洲、土耳其、內地的公司與我們洽談授權平台出書,其中印度方面很快便會落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