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亨達常務副會長發表一帶一路專題二十一:「構建安全又綠色的能源絲路 」
  • 2020-08-07 15:53

來源:明報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背後的能源供應主要依賴煤炭,但高污染的煤炭持續損害環境,全國人民為此付出相當代價。為了減少煤炭,中央多年來致力改變能源供應結構,向綠色低碳進發。不過,中國能源資源的特點是「富煤、缺油、少氣」,推動低碳化的同時,必須確保供應不斷,這正是建設「能源絲綢之路」的目的,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結構。

 

為了實現「美麗中國」的構想,需調整煤炭在能源結構的比重。再加上,經濟增長帶來更多能源需求,非化石能源供應越發重要。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煤炭消費比重今年降至58%以下,去年提早達標,今年擬由57.7%降至57.5%。去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升至15.3%,同樣提早達標,當中天然氣佔10%。未來目標是2035年煤炭比重降至約40%,非化石能源比重23%,石油比重則維持。

 

中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也是最大進口國,但能源供應卻存在安全隱患。首先是對外依存度高,國內去年產油量1.91億噸,進口量5.057億噸,對外依存度由13年的58%增至71%。中國已確定提高天然氣比重代替煤炭,但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雖低於石油,但亦高達43%。隨着用量增加,依存度只會有增無減。

 

第二隱患是能源來源過份集中,超過70%原油進口來自中東和非洲,但這些地區政局較動盪,若發生動亂,將影響中國的能源供應。最後是運輸路線單一,中國進口石油主要靠海運,當中80%通過馬六甲海峽,但那是海盜最常出沒的海域之一。若出現意外,中國便可能要面對斷油、斷航的危險。

 

中國三大能源安全隱患

 

面對油氣、中東、馬六甲三大隱患,中國解決對外依存度高,便是增加清潔能源如核能、風能、太陽能的國內供應。至於能源來源集中及運輸路線單一的問題,便要增加其他來源及建立陸上運輸,「能源絲路」的合作方向之一正是建造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油氣管道,以及打通東南亞和中亞的陸路通道。

 

「能源絲路」以設施互聯互通為首要任務,多個能源合作項目相繼落成。已運作的石油進口管道4條。中哈原油管道是首條進口管道,每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由哈薩克西部至新疆,2009年完成投產。

 

中緬原油管道由緬甸皎漂港對出小島,經中緬邊境進入雲南瑞麗,終點為重慶,每年設計輸送量2200萬噸,2017年開通後,中東原油進口已可不經馬六甲海峽。

 

至於中俄原油管道分為兩條。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一線通油,每年運輸量1500萬噸,2018年管道二線亦投入運營。每年進口中國原油量倍增至3000萬噸。

 

中俄天然氣管道仍在建

 

天然氣管道的路線與石油相同,都是從中亞、俄羅斯及緬甸進口。中緬天然氣輸送管道規模最小,2013年開始投產,由緬甸皎漂港為起點,經邊境南坎進入雲南瑞麗結束雲貴高原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去年該管道進口量突破50億立方米。

 

中國首條天然氣管道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分為ABCD四線。ABC線已先後通氣,起點為土庫曼,經烏茲別克及哈薩克抵達新疆。D線現正動工,起點及終不變,但首次途經塔吉克和吉爾吉斯。ABC線去年輸氣479億立方米。D線建成後,每年設計輸氣能力由600億增至850億立方米,可滿足中國逾20%需求

 

規模相若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分為東、西兩線。東線又分北、中、南三段,全長5111公里。北段(黑河至長嶺)去年已投產;中段(長嶺至河北永清)預期今年10月完工;南段(永清至上海)剛動工,計劃2025年投產。全線落成後每年可輸氣380億立方米。東線北段供氣後,俄羅斯對西線管道的興趣大增。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已啟動相關勘測設計工作,設計運輸能力達500億立方米,更勝東線。

 

中國輸出綠色能源技術

 

隨着這些油氣管道落成後,中國的能源安全程度大幅提升。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便成為下一步發力點。中國的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量均是世界第一,核電在建規模亦是全球最大。各種清潔能源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於「一帶一路」的綠色能源合作,正可以輸出相關技術與其標準及建設能力為重點。

 

中國在2017年發表「一帶一路」的《能源合作願景與行動》,當中倡議提高區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促進區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文件提出,六大合作原則(前三是理念;後三是方向)及7大合作領域(見表)。2019年中國與成員國共30個國家,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推進能源合作

 

清潔能源合作方面,已運作的項目包括「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中國-阿盟清潔能源中心」及「中國-中東歐能源專案對話與合作中心」。而中國的核電和特高壓技術更已成為「國家名片」。中國呼籲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俱樂部,共同探討能源發展問題,促進人人享有可持續的能源供應。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32億人口,佔全球人口43.4%。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過,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中國願與各國共同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附件

  • 陳亨達常務副會長發表一帶一路專題二十一:「構建安全又綠色的能源絲路.pdf

    pdf / 2.1 Mb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