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亨達常務副會長發表一帶一路專題十六:「海上絲路沿線五大重要港口」
  • 2020-05-22 14:29

來源:明報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稱「海上絲路」)。六條經濟走廊主要與陸上絲路有關,而「海上絲路」有兩大走向:①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通過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②從中國港口經過南海,並向南太平洋延伸,主要通過沿線的主要港口連接起來。

「海上絲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10月外訪印尼時提出,「海上絲路」的戰略合作夥伴不只是東盟,而是以此帶動,將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串連起來,發展成為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

2015年公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

關於「海上絲路」沿線重點港口的建設,國內圈定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5省市,以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 射作用大的15個沿海城市港口為主力軍(見圖)。

15個城市的定位是要加強港口建設,上海及廣州則再有新任務,便是強化國際樞紐機場功能。至於廣西省定位是「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沿線港口擴大開放,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的新優勢。

一帶一路海上合作 中國首提方案

「海上絲路」主要航線為上海-福建泉州—福州—廣東廣州—海南海口—廣西北海—越南河內—馬來西亞吉隆玻—印尼雅加達—斯里蘭卡可倫坡—印度加爾各答—東非肯尼亞奈洛比—希臘雅典—意大利威尼斯。

中國2017年發佈《「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提出共同建設①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②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③中國—北冰洋—歐洲三大藍色經濟通道。這是中國首次就推進「一帶一路」的海上合作提出方案。其中第一條路線以中國沿海經濟帶為支撐,連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經南海向西進入印度洋,銜接中巴及孟中印緬走廊,共同建設中國至地中海的通道。

根據去年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中國已與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合作,由於海路與港口相互依託,在建設「海上絲路」的進程中,港口發揮重要的作用。

根據南方都市報統計,從2002年開始援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至2019年,中國參與逾10個海外港口項目,當中以2013年3個及去年5個最多。中國參建或投資的港口項目,主要是位於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的藍色經濟通道。

「海上絲路」路線踏出中國後,首個要建立的港口據點是在南亞及東南亞尋找新的出海口,可減少中國海運極度依賴馬六甲海峽。中巴及中緬已分別簽訂協議,興建經濟走廊,根據規劃,中國高鐵均可直達兩個港口,分別由阿拉伯海及孟加拉灣直出印度洋。

瓜達爾港建成 降低馬六甲重要性

早在2016年通航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南臨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灣口處,現已開通了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起步區配套設施亦已完工。緬甸皎漂深水港則完全不同,雖然中國企業2015年已中標,直至今年1月才正式簽約,仍需時建成。

找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後,位於印度洋的斯里蘭卡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該國兩個港口項目均由中企奪得,卡漢班托塔港2012年開始運營,2017年招商局港口收購該港口70%股權,並租用周邊土地,租期99年。可倫坡南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於2013年啟用,該碼頭是南亞最大深水港,可停靠最大的18000標準箱的貨櫃輪。

由印度洋向西南方向前進,便是非洲大陸。肯尼亞蒙巴薩港是東非第一大港,該港口集裝箱中轉覆蓋坦桑尼亞、烏干達、南蘇丹、盧旺達和布隆迪等國家的港口。2013年由中國路橋承建的蒙巴薩港第19號泊位啟用,對中國經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航運路線起着重要作用。

東非吉布提的吉布提港,扼守曼德海峽(介乎亞丁灣及紅海之間),對「海上絲路」的成功具關鍵作用,中國每天出口歐洲10億美元貨物,大部分經過亞丁灣和曼德海峽,走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比雷埃夫斯港 地中海東最大港口

吉布提杜哈雷多功能港口1期工程由中國建築承建,能停泊10萬噸級船隻。2017年正式開港,年設計貨物吞吐能力708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20萬標準箱。招商局早在2013年收購吉布提港口23.5%股權。吉布提雖是小國,但卻是中國首個海外軍事保障基地,戰略地位不言而諭。

埃及蘇伊士運河是亞非通往歐洲的航運要道,由於戰略地位特殊,營運及興建均都由埃及政府主理,外資難以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在埃及投資建設的港口項目有限,多屬於服務功能性及配套設施的項目。

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中國成功在希臘獲得比雷埃夫斯港的控股權。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稱為「歐洲南大門」,也是地中海東部最大的集裝箱港口。2016年中遠海運收購比雷埃夫斯港管理局67%股權,是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接管整個港口。現時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歐洲重要的中轉樞紐。

中國在「海上絲路」沿線建設據點已取得成就。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表示,「海上絲路」建設聚焦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突出「藍色引擎」,打造成為一條繁榮之路、共贏之路。

附件

  • 陳亨達常務副會長發表一帶一路專題十六:「海上絲路沿線五大重要港口」.pdf

    pdf / 1.4 Mb
返回頂部